2021/10/01 信息来源: 融媒体中心
文字:特约评论员| 编辑:知远 | 责编:安宁编者按: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引导师生员工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本网特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邀请校内专家学者结合北大肩负的职责使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等,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行解读。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首过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丰功伟绩,奠定了厚实基础;面向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党必将带领人民继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言书,更是动员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大学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是责无旁贷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开云app体育 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北大的奋斗历程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的奋斗历程紧密相连。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用发展的硬实力和更高的发展质量,积极主动投入新的赶考之路。
发展的硬实力来自于人才培养的硬成效。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要靠人去实现的,更是要靠高素质的人才去支撑和引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未来属于青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是高校的神圣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扎实做好立德树人各项具体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培养出能够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圆梦新一代。
发展的硬实力来自于科学研究的硬成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是创新的重要引擎,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多产出一流研究成果;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更要始终瞄准国际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最前沿,有胆量、有勇气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上确立目标,在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创新点上狠下功夫,在某些领域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用突出的创新发展成果,直接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发展的硬实力来自于社会服务的硬成绩。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从来不是封闭的,而是被大众寄予崇高期望和高度尊敬的文明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通过知识共享、人才输出、校地共建、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摆在高校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一流的大学更要有一流的作为,要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科技、人才优势,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贡献更多高校力量和大学智慧。
发展的硬实力来自于文化传承创新的硬成就。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在新的征程上,高校要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让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高校要发挥与国际交流密切的优势,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让中华文化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让每一中国人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就越是要咬定目标,越是要艰苦奋斗。我们要坚定前进信心,矢志拼搏进取,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的硬实力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相关链接:
评论 | 一百年来的伟大实践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坐标——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