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0 信息来源: 《未名湖畔好读书》
北京今年的夏天可谓十分凉爽,但是过了立秋,天气却反常地炎热起来。北大的校园也随着9月金秋的来临,愈发地热闹了,连博实超市都在门檐上挂起了热情的“祝贺新同学考上北大”的红色标语。40楼修葺一新的宿舍门口,也挂起了“欢迎2007级本科新生党员”的标语,原来是2007级本科新生党员已经提前入校,接受暑期“特训”,为迎接其他新生同学们做准备。
新生党员们身穿标有“时代先锋、青年表率、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统一服装,成群结队地在校园里穿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但是,北大中文系的一位研究生却告诉我说:“他们现在还不像北大的学生,即使没有穿着统一的服装,走在校园里,也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是新生。”我亦有同感,的确,这些孩子脸上未消的稚气和对北大一切的好奇,都成了统一服装之外,显示他们身份的一种符号。
然而,他们与真正的北大学生之间的区别,恐怕不仅仅限于这些。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北大经历,正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们。任何一位北大的毕业生,都会在毕业时,说出一连串感谢,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过往的一切,感谢北大给予的种种,他们的脸上,自信和成熟代替了当初的懵懂和幼稚。那么,至少四年的成长经历之后,北大到底给了他们什么?
第一课堂:文化传承
韩愈的《师说》对“师”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认为,这个“传”字用的很精准,也大概能代表北大本科教育,特别是文科院系本科教育中,课堂内外的主要任务。泱泱中华,文化穿越历史,绵延浩荡,作为中华民族儿女的新一代的青年人,有责任将中华文化吸收并传承下去,使其不致失传。现在十分流行的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传承的一种手段。北大如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其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便是尽最大的可能,将更多的文化精髓传给新一代的年轻人,让他们接过历史的火种。北大文、史、哲学科有个传统,就是请最好的老师来教本科的课,这便是对其教学质量的一种很好的保证。其他的一些文科院系,如政经法、外语、艺术等,其传承的“文化遗产”更是不限于本民族,更多地涉及到世界各民族,甚至人类共同的文化积淀。理科院系的课程,看似教授的是现代的东西,其实并不比文科更现代,与之不同的只是传授的内容。当人类的祖先点燃第一把火的时候,物理学、化学等便同历史学和美学同时开始了。
每年都进行的北大本科生教学评估,用匿名的形式在网络上提交,用来考察学生对学校、院系和老师的满意程度,学生每选一门课,就要做一张问卷。其中就有这么一条:“该课程是否提供了充分的课外实习或实践机会?”学生填写的这一张问卷,实为学校监督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实际教学时自我要求的标准。北大的老师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如中文系的每一届本科生,文学专业都有一次去外地采风、感受文化的实习机会。古典文献学专业要去敦煌考察;语言学专业则有一次调查方言的实践机会。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跟从院系的安排,也可以自己计划,写好策划书,向院系或者学校申请,并由学校拨给资金,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历史系、哲学系、考古系的同学,不但有机会在国内各地进行实习、实践,甚至有机会前往希腊、罗马等世界文化圣地考察,并在考察中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其他文科院系,如政府管理、国际关系、法学、经济学等,本科的学生有机会去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寻求实习机会,锻炼自己,而并非如传说中那样关在“象牙塔”中,不知外面的世界。
第二课堂:社团锻炼
北大的社团活动之丰富在校园之外也小有名气。北大社团成立百余年来,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的北大学生。从蔡元培先生鼓励成立社团以扫除校内封建腐朽之风,到现今二百余家社团争奇斗艳,学生社团时刻发挥着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特别是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北大的社团按照其活动内容,可以分为八种类型: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涉外交流、文化艺术、地域文化、公益志愿、实践促进、体育健身。光看这些名字,就可以隐约感受到学生社团活动的精彩。社团活动已经从一种业余的消遣变成很多同学全心投入的“事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与一位新相识的北大学生交谈,你在短时间内无法判断他所学的专业,却可能知道他参加了哪一类型的社团。
课内外的专业训练和学校大环境中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构成了北大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本文开头那个问题的答案。一位北大的本科毕业生和一位刚刚考上北大的“准北大学生”的区别在于:在北大四年的成长经历之中,他们由最初的兴奋到怅然,又从迷茫到坚定,最终会作出甚至对自己一生都至关重要的决定。如一位中文系语言学专业的本科生,在接受了四年的本科教育之后,或选择潜心于学术,继续攻读语言学方面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或转向另外一个专业或方向,去国外攻读更高学位;他也可能由于本科时参加学校的投资银行学会等实践类社团,得到去投资银行或其他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这一切都在于他在本科毕业之前的选择,而北大所给予的,正是这种选择的多样性。北大做到了,她给予每一个本科学生最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文/钱一凡 中国语言文学系06级学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