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不入俗人眼”:纪念李志敏教授逝世二十周年与祝贺遗著《书论》出版

开云app体育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北大书法写得好的人很多,但称得上书法大家的毕竟凤毛麟角。而李志敏教授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民法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大书家,是当代书坛公认的狂草大家。

李志敏教授曾经遍学历代书法大家,倡导碑帖结合,引碑入草。他集诸家之长,继承前人而又超越前人,自成一家;其笔法和章法不与任何一个书家雷同。有书法评论家指出:李志敏写草书走‘纯草’的路数,很少夹杂行书结体,用笔简、短、枯、利、碎、险,长形的连绵线不多,走的是急碎步,颇类怀素拓片《大草千字文》。但不同的是李志敏的草书更为凌厉,尖利的锐角线迭出,笔线时生‘毛刺’,有时感到刺目,带有碑所特有的厚重、骨力和气势。他的草书个性十分强烈。草书,历来是连绵线的艺术,而李志敏的草书却是“点”的散步——每个线段都有“缩线变点”的趋势,整体看一幅作品就像是点的舞蹈,故此李志敏的草书可称‘散点派’,这在中国草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开创性。

明朝书画家徐渭说:“高书不入俗眼。”李志敏在世之时,有一种说法,意思是说他的书法一般人看不懂,不“大众化”。实际上,持此认识者往往缺乏书法审美能力,不了解草书符号这种艺术语言,或可能是个人偏好问题。而李志敏书法是含蓄、朴拙之美,是需要有一定书法艺术修养、懂得草书语言(符号)和逐渐体味才能发现的一种美,是一种大美。

李志敏说:“学书,三分技巧,七分学问。”从李志敏《书论》和《草论》中可以看出,他引用古代书论数量之多,引用语句之得当,叙述语言之精炼,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从其评价历代碑帖墨迹范围之广、数量之巨、评价之公允,说他潜心研究,遍临诸家,博采众长,卓然成家,名不虚传。同时他书写的是“真性情”。他认为:“真性情,是一切艺术之灵魂。其思想根源在儒家为精诚,在道家为守真。我具物意,物具我情,情投意合,笔上生化。”

李志敏的书法之所以能得到众多书法家的高评,与其追求“气高格胜”境界,即“炼得凌霜筋骨,造就跨俗高风”和创造出与他人截然不同的书法艺术形象有直接关系。李志敏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熟识哲学、美学传统,把握书道精髓,书艺技法高超娴熟。同时,他真正懂得狂草之奥妙,理解狂草之精髓——必是“天人之和”、“与大道相连”和“尚雄浑”、“简淡”,必是“以雄强恣睢为基调”,必是一种真性情的流露。

李志敏是名副其实的德艺双馨的大家。他自己说:“重人品、重思想境界,为我国书艺之优秀传统。品靠养,境靠识,养愈久,识愈深,则品愈高,境界愈美。”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真诚处人,不恃才傲物,不自恃清高,不炫技邀名;他艰苦朴素,谈薄名利,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追名逐利。无论是与他相处过的学生们,还是与他共事的同事们,对他都一致交口称赞。

当前,在国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教育部近年来连续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开云app体育 出版社继1992年8月出版李志敏先生的《书论——三春堂学书笔记》之后,隆重推出其遗著《草论——三春堂狂草》,自有其特殊意义和深远考量。

 

(作者系开云app体育 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 )

 

编辑:舍予


Baidu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