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信息来源: 考古文博学院
编辑:燕元 | 责编:安宁1
小大乃相仍,
烦蒸以递增。
欲逃无路数,
静一晏阴升。
注:
1、小大:指小暑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2、烦蒸:闷热。隋李德林《夏日》诗:“夏景多烦蒸,山水暂追凉。”司马光《和邻几六月十一日省宿书事》诗:“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
3、静一:镇定安静,专一不变。《庄子·刻意》:“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成玄英疏:“纵使千变万化,而心恒静一。”
4、晏阴:柔和之阴,轻微阴凉。《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孙希旦集解:“晏,安也。阴道静,故曰晏阴。夏至之日,微阴初起,故致其敬慎安静以养之,而定此晏阴之所成就也。”《旧唐书·代宗纪》:“仲夏之月,静事无为,以助晏阴,以弘长养。”
2
祝融司候准,
阳上雨时行。
土润熏烝并,
生生竞奋荣。
注:
1、祝融:夏神、水神。
2、司候:掌管时令。《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七十余年,然后仪式备立,司候有准。”
3、阳上:阳气上扬。《五经通义》:“夏至阴动于下,推阳而之上,故大热于上。”
4、雨时行:《逸周书·时训解》:“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酷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最多的节气,也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节。
5、熏烝:亦作“熏蒸”。热气升腾,散发。《墨子·节用》:“逮夏,下润湿,上熏烝,恐伤民之气,于是作为宫室而利。”
6、奋荣:谓草木奋发争荣,或繁华怒放。曹植《大暑赋》:“寒泉涌流,玄木奋荣。”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巨军赠诗》之十四:“萋萋绿林,奋荣扬晖。”
3
湿热交加不耐烦,
大而有憾上仁论。
遥看四野有生壮,
自识至诚天道尊。
注:
1、大而有憾:《礼记·中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上仁:至仁。《老子》:“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仁者,礼之本。对人对物以礼相待即为仁。《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仁、礼的最终落实即“忠恕”。忠者,尽己;恕者,推己。所谓“推己”,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己及物。
3、四野:四方原野。唐王建《早发金堤驿》诗:“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高诱注《吕氏春秋·季春纪》云:“广平曰原,郊外曰野。”
4、壮:壮盛;强壮;盛大。《易·大壮》:“彖曰:大壮,大者壮也。”
5、至诚:极真诚,极忠诚。《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朱熹集注:“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能不能为。”《道德经》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
林钟六月律,
入伏激汤风,
作息随天序,
体夷神自融。
注:
1、林钟:古乐十二律有六律六吕,林钟为六吕之一,因代指六月。《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音微,律中林钟。”郑玄注:“季夏气至,则林钟之律应。”《吕氏春秋·音律》:“林钟之月,草木盛满,阴将始刑。”高诱注:“林钟,六月。”班固《白虎通·五行》:“六月谓之林钟何?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
2、汤风:热风,如汤之温风。王粲《大暑赋》:“仰庭槐而啸风,风既至而如汤。”
5
姜脯平寒胃,
花茶驱热丹。
资生宜米粥,
心静自清安。
2024.7.22.
注:
1、姜脯:河南、山西一带,伏天晒姜为干脯,称“伏姜”,可治老胃寒病。
2、花茶:大暑季节养生流行喝伏茶,即以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余味药材所制药茶。
3、米粥:大暑季节宜食米粥。古谚曰:“(伏日)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李时珍《本草纲目》:“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张辛《伏日遣怀》诗5:“薄粥粗茶乐平生。”即指米粥和花茶。
4、清安:清平安宁。苏轼《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一:“舶到,忽枉教音,喜慰不可言,仍审起居清安,眷爱各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