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钟哲明教授——谨以此文寄托对钟老师的哀思

作者:王寿林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开云app体育 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钟哲明教授2024年9月23日13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开云app体育 当天发布讣告:他的离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大损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对于这一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从钟哲明教授教书育人方面的成就、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为人处事方面的风范可略见一斑。

一、钟哲明教授教书育人方面的成就

钟老师自1952年起一直在北大任教,长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原著和思想史的研究,为北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列原著选读》等课程,深受同学喜爱。他从教近半个世纪,可谓桃李满天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都有他的门生弟子,并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凡是聆听过钟老师授课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十分精通,授课时能够以通俗的语言把概念讲准、内容讲明、逻辑讲清、实质讲透,原汁原味地将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娓娓道来。我曾参与一位首长关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宣讲稿的起草,其中引用毛主席的一段话: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因一时查不到出处,我便打电话请教钟老师,他当即告诉我出处,并嘱咐我再核对一遍。此前就听说钟老师是经典著作“活辞典”的传闻,事实果然如此。

在授课中,钟老师善于对热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论证,追本溯源,见微知著,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全面、历史、辩证地破解问题。为了澄清学界对经典作家思想观点的一些误读,他经常援引英文、德文、俄文原著的表述,并将其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加以论述,有理有据,令人叹服。对于新的时代条件下产生的新问题,他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出新的阐释,使马克思主义超越国度、超越历史的时代价值得以充分显现。这种严谨求实的学风,正是钟老师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根基所在。

钟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党的基本理论来系统把握,结合新的历史特点来深刻理解,结合重大现实问题来深化拓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来具体运用,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立身做人之纲、履职尽责之魂、成长进步之本;研究学术问题要注意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用案例和数据说话,力求把历史经验、现实状况、资料引证和理论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从历史和现实当中提炼理论观点,得出科学结论;思考问题要认清这个问题是什么,学界对此有哪些观点,自己是如何认识的,有什么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这些主张无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天职,也是学者立身的根基。钟老师总是教导学生独立思考,切磋琢磨,不囿于成说,不因循守旧。在他看来,无论对哪一种学说、哪一种观点,都要经过合理的质疑,因质疑而思索,因思索而明辨,经过质疑、思索、明辨后,将外在的知识变成内在的学问,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如果学生的课堂交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即使与他本人的观点相左也会得到赞许。

在钟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我在课堂讨论中交流了自己对马克思卡夫丁峡谷思想以及法治的实质的学习心得。我的见解与钟老师的观点百虑一致,但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差异,依然得到钟老师的首肯,相关论文在庆祝北大建校百周年全校师生论文大赛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论文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而钟老师就是主要评委之一。

二、钟哲明教授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

钟老师治学严谨,勤于探索,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出版专著《科学社会主义讲座》《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主编《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参加国家审定的教材、辞典的编撰审查,合著著作二十多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原著和思想史等方面学术成就卓著。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针对有的学者认为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学说有片面性的观点,钟老师明确指出:列宁是从三个层次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来源的,首先说明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这是总来源。其次从人类知识中划出三大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直接继续。最后从这三大方面中各选择一个典型,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学说的当然继承者。如果只讲第三层次,恰是片面的理解。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故乡。在恩格斯看来,只有在英国和法国所产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因而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完全是德国的产物,也不完全是德国、英国和法国的产物,而是国际的产物。钟老师认为,今天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故乡问题,应全面准确地阐释恩格斯的观点,既讲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也讲三国的相互作用,又注重从国际的视角研究问题。因为资本是国际的,工人的解放斗争是国际的事业,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既是各国优秀思想成果的结晶,又是各国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

关于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思想。钟老师认为,不能把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理解为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只是不必等资本主义发展到像英国那样使农民彻底破产。因为没有资本主义一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谈不上社会主义前途。作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表现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顺序以及发展规律的实现形式是可以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但作为社会内容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形态、技术形态及其自然的发展阶段,是既不能取消、也不能跳过的。

关于坚持共产党领导。钟老师系统论证了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之所以不可替代,是由于工人阶级是先进的阶级,迄今无别的阶级可以替代;马列主义是先进的理论,迄今无别的理论可以替代;由先进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为先进理论所武装的共产党是先进的政党,迄今无别的政党可以替代。如果一个政党取消马列主义指导而改行民主社会主义,改变阶级组织而成了全民组织,变先锋队为议会党,那就势必为别的什么政党所代替,或自身蜕变为别的什么政党,党的领导地位自然难保。

关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钟老师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必须坚持:承认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承认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坚持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坚持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关节点。按照钟老师的观点,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它既包含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又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既反映了民主革命阶段的阶级状况和国家性质,又适应了社会主义阶段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又显示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民族特色。

关于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钟老师指出,苏东剧变源于党变,党变源于心变,特别是高层心变。从苏共二十大开始的修正主义到霸权主义再到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上政治上的腐败扩展到经济上生活上的腐化,直至亡党亡国。这警示我们:治国必先治党,从严治党必先从严治官。他用社会主义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较量的历史,说明社会主义已从一个幽灵成长为国际巨人;从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结合中,阐述进入社会主义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不利用资本主义,要辩证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从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指出历史灾难都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巍然屹立。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观。钟老师强调对时代的分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将生产方式作为划分历史时代的基础。在钟老师看来,我们的时代仍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十月革命的故乡虽然红旗落地,十月革命的普照之光未曾熄灭,十月革命开辟的时代不可逆转,决定我们时代本质和走向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全球化及高科技的发展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只会使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在全球进一步发挥出来,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在全球进一步尖锐起来,使解决这一矛盾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在全球进一步成熟起来。只要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不从全球消失,它的伴生物和对立面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就不会消失,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就不会中断。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钟老师认为两个文明发展不平衡,同认识上的两大误区有关:一是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混同于哲学上物质第一性与精神第二性的关系。两个文明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它们的产生不是先后而是同时的,精神文明要以相应的物质文明为基础,但绝非由物质文明所决定,更不是它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自发产生,必须自觉建设,两个文明不能畸轻畸重,应当协调推进。二是把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误解为后者简单围绕与服从前者的关系。经济建设是中心,但不能把经济中心变成经济唯一论、经济替代论、甚至金钱至上论。经济建设是大局,而大局是多层次的,不能把它同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割裂开来,更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建设的一时发展,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

关于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钟老师用大量史料论证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应有之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把集体主义作为道德原则,而且将其引入政治和经济领域并运用于未来社会。与之相反,西方学者则把个人主义作为价值导向、政治思想和财产制度来运用。可见集体主义一开始就同个人主义相对立,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反映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他认为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绝不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每个人必定恒久为自己而只能偶尔为他人不是客观规律,而是沉渣泛起。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钟老师认为,为了实现党提出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一要坚持社会主义与科学的统一,这是区别于其他文化而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显著标志。二要正确处理世界与民族、现代与传统、未来与现实、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唯其如此才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推动社会向更高阶段前进的文化。三是创建新文化才能复兴中华文化。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大众的实践,而以西方文明为基础或以儒家文化为母体去重构什么文化。唯有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并对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钟老师的书文中,对于上述重要观点都有详尽的考察和严密的论证,我所提及的不过是在钟老师学术海洋的岸边上拾到的几枚贝壳,尽管不免挂一漏万,也足见他学术功底之深厚,思路见解之独到,可谓力透纸背,发人深思。

三、钟哲明教授为人处事方面的风范

钟老师从教五十年如一日,公道正直,胸怀坦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将自己的理念、经验和格局传递给学生。他信念之坚定、治学之严谨、工作之勤奋、待人之谦和,给每个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钟老师担任《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的学科主编,为了确保这部工具书政治导向正确、理论观点科学、事实依据可靠、文字表达规范,他忍受严重的颈椎病痛,躺在沙发上坚持工作,逐字逐句地审改辞条。当他已经行动不便,无法参加学术活动时,每次见面都要让我介绍外界的情况,对于一些令我疑惑不解的问题,他举重若轻,以丰富的阅历叮嘱我以整体观局部,从长远看眼前,不因小失大,乱了心绪。他的话语拨云见日,令我豁然开朗。

钟老师一生踏实做事,低调做人。2002年7月正值他70大寿,我们几个同学商议借机举办一个研讨会,系统总结老师从教半个世纪的经验和成就,钟老师知道后严词拒绝,使我们之后再也不敢有此奢望。钟老师做学问从来都是忧国忧民,有的放矢,具有鲜明的党性。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是那样的谦和,总是既严于律己,又宽以待人,既明辨是非,又团结同志。一次课堂讨论时涉猎学界的一些争鸣观点,在谈及具体学者时,他回忆起学生时代聆听这位先生授课的情景,其敬重之意溢于言表。我敢说,在学术上他可能有论敌,但决然没有私敌。

钟老师195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一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脉搏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时势波涛的起伏跌宕,使他曾置身潮头,也曾落入波谷,但他崇辱不惊,与时俱进,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忠诚。为了传播真理、捍卫真理,他曾以病弱之驱独立寒秋,直面风霜,始终守望着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深入骨髓的,他对党的忠诚是发自肺腑的。

钟老师在开云app体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之时就担任常务副院长,后又担任院长,为我国高校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创立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退休后,他积极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然关心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继续著书撰文育人,宣传党的基本理论,高度评价党和国家在惩治腐败、扶贫攻坚、环境治理、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事业之中。

钟老师曾谆谆教导我们: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亿万人民,靠的是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马克思不仅选择了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伟大事业,而且为这一事业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马克思的学说不仅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今我们学习马克思,不仅要学习他的学说,而且要学习他的人格。学习马克思的学说要以厚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因为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头脑空空、孤陋寡闻,是难以洞悉其真髓的。学习马克思的人格要以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为基础,只有超越职业谋生的狭隘眼界,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作为毕生追求,才有希望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钟老师入住养老院之前,我每年都要去看望他老人家。每次拜见老师,我都能享受到一次学术盛宴。老师传道解惑,兴致勃勃,学生洗耳恭听,乐在其中。有时两个小时的会面,大半时间是在传达会议精神、把脉学术动态、探讨前沿问题中度过的。为了能够把老师的见解记录下来,我每次拜见老师,都要带上笔和本。钟老师入住养老院之后,我曾不止一次表达过看望他老人家的愿望,但都没能如愿,这固然与养老院的禁令有关,但我想更主要的是,钟老师不愿让我们看到他被病痛折磨样子而心里难过。虽然不能见面,每当新鲜樱桃上市后我都要快递一些让他品尝,当听师母说钟老师吃樱桃需要让人先除去内核才能顺利吞咽时,我才意识到今生再也无法当面聆听恩师的教诲了,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

敬爱的钟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他的信仰、他的忠诚、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将同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一样,万古长青!

(本文作者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专题链接:深切悼念 永远铭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