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亿:答好每堂感控“随堂考”

编者按:6月4日,国家专家组成员、开云app体育 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李六亿完成了抗疫工作,顺利返京。从1月21日接到紧急通知驰援湖北,4月11日赶赴绥芬河,5月14日转战舒兰,李六亿在抗疫一线奋战了136天。

她曾为全国四万多名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驻地酒店、楼间空地、施工现场,都是她的培训场所;她曾参与新冠肺炎感染防控文件的制定,让他们的防控工作有据可循;她曾参与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的感控方案设计,让这一世界瞩目的医疗奇迹变成可能;她也曾转战祖国三地,从未停歇奋战于一次次防疫攻坚战、守卫战、收尾战。

新闻网特刊载北大医院对李六亿的采访报道,与读者一起分享她的抗疫故事,走近这位抗击疫情战场上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人物简介:李六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开云app体育 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成员。兼任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分会名誉会长、《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副主编等职。

56af7822a5e645e88dc6e01fb5699476.jpg

李六亿

4月11日晚,完成武汉抗疫工作的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大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李六亿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位于黑龙江省的中俄边境口岸绥芬河市,继续她的抗疫工作。

从1月21日紧急出发驰援湖北,到此刻身在祖国最北端继续奋战,两个半多月的时间,李六亿说,“我真切感觉到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发现早期的“不足”和“过度”

1月21日,接到上级部门通知要紧急出发去武汉,时间紧迫甚至连一件行李都来不及准备,她从医院直接赴机场。到武汉的第二天一早,李六亿就立刻开始投入工作。为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控相关知识的技能培训,到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等进行现场感染防控的指导。

“在早期,疫情超乎我们的想象。患者增加迅速,甚至翻倍增加。为医疗机构带来不小的困难和压力。”回忆起初到战场的所见,李六亿说。

在一家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的见闻,让她印象深刻。不大的一间诊室中,三位医生的诊桌被焦虑的患者团团围住,被挤在前面的患者几乎趴在了医生的诊桌上。时值寒冬,诊室内窗户紧闭,更让人透不过气来。

136372237228468477892003642.jpg

李六亿(中)在金银潭医院新冠肺炎重症病房督导院感防控

“虽然患者基本都戴着口罩,但口罩佩戴方式大多不正确,不是没有遮住鼻子,就是鼻夹处没有整理服帖,根本就不能起到防护作用。”患者的防护情况让李六亿感到焦心,医务人员的状态也让人担忧。

“大部分综合医院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达不到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要求,医院内也看不到分级防护的相关举措,院内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也不是很到位。”李六亿看到,医生忙于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患者,甚至来不及整理下鼻夹已经滑脱的口罩。“在一旁看着,着急、揪心,恨不得冲上去把患者一个个提溜出诊室,帮助医务人员把口罩往上提一提。”

除了防护不当,物资缺乏、感控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接踵而至。随着患者增多,投入战“疫”的医务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医院之前的防护物资储备明显不足,并且有些防护用品的质量也不过关。根据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应按每200—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但普遍现象是,很多医院难以达到这个比例要求。疫情暴发后,面对成倍增加的工作量,人员配备就更显不足了。”李六亿说。

除了“不足”,一些“过度”也逐一暴露出来。有些医务人员口罩一戴就是好几层;有些工作人员在感染风险不高的岗位上,或者接诊并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也穿着防护服、佩戴护目镜等,将自己“全副武装”起来;有的医务人员在脱摘防护用品的过程中过度进行手卫生,一次穿脱,消毒双手十多次。其实在防护用品的脱摘过程中“‘防污染’是感控的重要原则,防护过度,有时反而会造成防护不当,甚至导致一些新问题的发生。”李六亿说,院感防控不到位,不仅会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削减“战力”,还会加剧患者的感染风险。

发现漏洞马上补,帮助相应医疗机构改进相应的建筑布局、做好医患分流、理顺防护流程等,有时还需要帮助一些医院联系调配防护物资。在湖北工作的两个多月里,一天转战好几个地方对李六亿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问题,都是难啃的骨头,需要赶紧找对策、想办法。”

每天都是一张全新考卷

方舱医院在此次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创造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奇迹。这一来自战场救治伤员的医疗系统,还是在我国首次用于传染病防治,国际上也没有更多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模式。回首那段日子,李六亿形容“简直不知是怎么走过来的,只能见招拆招”。

武汉客厅、洪山体育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这三家最早被改建成的方舱医院,几乎都是在启动改建后48小时内投入使用。不同于一般科室医护人员,可以在患者入住病房后再开展工作,“感控先行”,意味着李六亿和其他的感控同行们要把工作都要想到前面、做在前面,和时间赛跑。

2.jpg

李六亿(右三)与方舱医院院感防控专业人员在讨论方案

走进一家刚建成的方舱医院,几百张床位,密密麻麻地摆放在偌大的场馆中,隔离问题如何解决?患者吃住都在其中,万一有肠道、腺病毒、流感等传染病流行,怎么办?场馆没有洗手池、洗手间,个人卫生问题如何是好?一家方舱医院,既要有齐全的各种设备、设施,又要保证隔离效果,还要保障在其中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健康。不同的场馆,建筑布局、条件设施等都有不同的情况,李六亿和同行们如同每天面对一场大考,依靠的只能是既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他们根据场馆具体情况,设计出“一馆一案”,保障每个方舱医院都能有呼吸道传染病感控基本的“三区两通道”。“我们在场馆内打出较高的隔断(一般是1.8~2米),并安排好患者流向。保障患者床间距离大于1.1米。同时照顾病人的隐私,每个护理单元的病人数在40~50人。铺设管线引水需要时间太多,外加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量,我们选择在室外安装洗手池、临时简易洗手间,并为患者发放消毒巾或者速干手消毒剂作为补充,保障患者的个人清洁卫生问题。”李六亿细数了方舱医院感控的点点滴滴,“我们还预留出少量的床位,万一遇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来不及转出方舱医院,或有其他突发传染性疾病暴发,可做隔离使用,同时还配备了抢救相关设备。所幸,这些我们几乎都没有用上。”

医务人员的“大管家”和“定心丸”

来到武汉的援鄂医疗队员,在走上“战场”前,都要经过李六亿所在团队的培训。不管是在驻地酒店,还是医院的楼间空地,甚至是施工现场的旁边,“只要有空地,都是我们的培训场所。”

时间紧迫,“只讲干货”也是感控培训的原则。“这些医护人员大部分来自综合医院,平时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了解不多。我们把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尽量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内讲完。因为后期大家都进到病房,就不可能再进行这样的集中培训,只能是再以问题为导向的小规模培训和线上培训。我们和各医疗队建立了微信群,方便进行沟通。”

3.jpg

为援鄂医疗队进行培训

经过SARS之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院感防控相关的法规、文件,2006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9年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2012年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等。疫情之下,如何能让这些散在各处的规范“拿起就用”?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国内首部《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应运而生。

李六亿参与了这两个文件的制定,并进行了后续的“追踪”工作。“文件下发了,各医院条件不同,实践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跟随国家卫健委领导到重点医院进行督导,看落实是否到位,并且给出因地制宜的方案与措施。”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雷神山医院在初期采取“边建设、边验收、边培训、边收治”的模式。为了保障医院的感控标准,李六亿多次来到这里,帮助制定感控策略、标准,设计流程、通道。

“上午去看的时候还是个工地,下午再看,一个病区可能就已经建成了,第二天再去,病房就已经收住病人了。”一方面感叹雷神山速度,李六亿也深深感受到医务人员面临的压力。

病区即将启用的前一天,一位焦急的护士长见到李六亿后,劈头盖脸地问了一连串问题,从病区怎么设置,病人怎么安排,到怎样保障医务人员不感染。“问到后来,感觉她都快要哭了。我和她讲:你不要着急,慢慢说,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我们不能解决的,一定帮你把问题带回去,看看如何能尽快找到帮助。”当梳理完最后一个问题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临别时,护士长的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那个笑容让我记忆深刻,这也使我们感到欣慰和有点小小的成就感。”李六亿说。

学科发展不能靠疫情推着走

2003年的非典疫情,推动了院感管理体系建设。国家出台、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各医疗机构对院感防控认识提高,院感学科逐渐建立,成为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36372237236857540104340108_副本.jpg

为援鄂医疗队进行培训

此次战“疫”,让李六亿感触最深的是,专业感控人员依旧是“稀缺资源”。“院感管理学科发展不能靠疫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推动。希望医学院校能设置院感管理专业,开设相关必修课程。特别是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加强感控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李六亿坦言,现在很多医院的感控部门院感防控从业者,或是公共卫生专业毕业,或是临床医生、护士转职而来。不少医务工作者的感控知识都是通过继续教育、岗前培训得来,强度、力度不足。加强院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另外,希望各级医疗机构真正重视起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加强院感防控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院感防控工作落到实处。”李六亿说。

相关报道:

四万援鄂医疗队员的守护人——记开云app体育 第一医院教授李六亿团队

北大医院李六亿:武汉、绥芬河、舒兰,在抗疫之路上继续前行

战“疫”故事 | 0感染!她为42000多援鄂医护保平安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