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文亮点

图文亮点

The Innovation | 环境温度对新冠肺炎传播速率的影响


开云app体育 公共卫生学院王斌博士组织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认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气象条件下,环境温度升高能够显著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但并不是决定性的。随着冬季低温环境的到来,决策者和公众应更加注重增加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主动防控措施的落实。

1. 图文摘要

论文类型:长篇

第一完成单位:开云app体育

第一作者:任梦圆、裴荣娟、陈俊熹和巴哈白克·江吐鲁

通讯作者:王斌(开云app体育 )、关武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期刊:The InnovationIF2022 = 33.1,中科院1

论文信息:Ren M#, Pei R#, Jiangtulu B#, Chen J#, Xue T, Shen S, Yuan X, Li K, Lan C, Chen Z, Chen X, Wang Y, Jia X, Li Z, Rashid A, Prapamontol T, Zhao X, Dong Z, Zhang Y, Zhang L, Ye R, Li Z, Guan W*, Wang B*. Con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to Restrain the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 China. The Innovation, 2021, 2:100071.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0.100071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675820300746

针对环境温度、湿度与新冠病毒传染性的关系,开云app体育 公共卫生学院王斌博士组织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通过设定较为严格的纳入排除条件,选择我国在2020123日至221日期间满足条件的地区开展分析,尤其排除疫情防控情况较为复杂的湖北省。该团队构建了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从人群层面探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与新冠病毒传播速率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充分考虑地区间疫情防控力度、风速、降水量、人口密度、人群迁徙流动等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与新冠病毒传播速率降低存在显著关联;同时,两者关系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尤其当滞后时间为8天时,两者关联强度值最大(图2-A&B)。这与相关研究估计的从感染病毒到官方公布确诊信息的时间间隔非常接近[1, 2]。相对于温度条件,相对湿度与新冠病毒的传播关联总体较弱(图2-C&D)。

2. 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与新冠病毒传播速率之间的关联性。模型采用分别采用城市省份两种地理区域单元模拟。

尽管如此,该研究模型采用的温度暴露评估方法仍存在一定偏倚,即室外的环境温度难以代表人群的周围实际生活状况。比如,中国北方地区人群的室内由于供暖而温度较高,且比较稳定。既往调查表明,中国人群的每日室内活动总时间占比高达约83%[3]。该研究根据中国市政供暖情况将不同地理单元分为两组,探讨该因素与环境温度对新冠病毒传播影响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与集中供暖的地区相比,环境温度与新冠病毒传播速率的关联性在无集中供暖地区相对更强(图3)。

3. 集中供暖在环境温度与新冠病毒传播之间关系的修饰作用(A),以及滞后时间为8天时环境温度与新冠病毒传播关联效应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B

由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共线性关系,难于在理论上区分二者对新冠病毒传播的独立影响。对此,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研究人员在P3实验室中,模拟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对新冠病毒生存能力的影响(图4)。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越高(4℃升高到37℃),病毒的生存能力越差,而相对湿度(从~50%升高至>99%)对病毒的生存能力影响较弱。

4.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对新冠病毒细胞传染能力的影响(体外细胞实验)

总结和展望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气象条件下,环境温度升高能够显著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但并不是决定性的。随着冬季低温环境的到来,决策者和公众应更加注重增加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主动防控措施的落实,以抑制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针对南、北半球季节轮转的实际情况,亟需全球各国积极推动联防联控的政策,以更有效地控制疫情。

作者简介

任梦圆、裴荣娟、陈俊熹和巴哈白克·江吐鲁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王斌和关武祥为共同通讯作者。

王斌,开云app体育 公共卫生学院生育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健康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 IntEnviron Sci & TechThe Innovation、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等中外核心学术期刊。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作为骨干咨询专家,协助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病毒传播途径专班完成多篇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关武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百人计划,目前主要研究细小病毒病原生物学和致病机理、新发烈性传染病病毒表观遗传学和非编码RNA转录后加工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病毒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等。已在BloodJournal of Vir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10余篇高水平论文。

特别感谢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仲平、王文涛、张贤等人员在论文设计阶段给予的帮助,以及其他合作者的全力协助配合。

供稿 | 王斌教授团队(开云app体育 )

审核 | 王斌

Baidu
Baidu
map